購買大樓常碰到公設比過多問題,或許你房屋權狀有40坪,但公共設施就佔了18坪,什麼是公設?對房屋重要嗎?為何新大樓的比重越來越高,而且房貸也會把權狀歸屬的公設一起計算,並不會分開,買大樓前了解公設資訊才不會算錯坪數。
內容目錄
什麼是公設比例?
公設是大樓住戶共同使用的空間、設備,因為這類建築是集合式住宅,同時有不同住戶,自宅以外的公共空間就是公設,根據是否為全體住戶共同使用,可區分為大公、小公。
- 大公設:全體住戶共同使用並分攤費用,包括管理室、大廳、配電室、發電機械房等。
- 小公設:特定住戶共同使用,由一部分住戶分攤費用,包括各樓電梯間、樓梯間、通道等。
如何計算房屋公設比?公寓、華夏、大樓比較表
建物所有謄本的建物標示部會記載共有部分,標出公設所有面積和個人持有部分,如果想計算公設比,記得先扣掉登記車位面積再計算。
持有公設面積 ÷ 坪數(自己的權狀 ) × 100%=公設比
因為找不到法源,計算沒有標準公式,上述算式是較常見用法,另外注意一點,每個建案計算方式或多或少不同。
種類 | 公設比 | 電梯 | 所有權人 | 樓層數 | 入手 |
公寓 | 0%~15% | 可有可無 | 複數 | 6樓(含)以下 | 簡易 |
華廈 | 15~25% | 必有 | 複數 | 7樓~11樓 | 中等 |
大樓 | 25~35% | 必有 | 複數 | 12樓以上 | 中上 |
透天 | 無 | 可有可無 | 單一 | 6樓(含)以下 | 較難 |
還可以區分成低層公寓、公寓大樓、商業大樓、住商大樓等等…。 |
建物公設比大約是多少?
住宅型態不同,公設比面積也有差異,獨棟透天的公設比例最少,但房價也偏高,接下來是集合式透天、華廈、大樓等,公設比例會改變居住品質,例如大樓會配備管理室、垃圾集中區,住戶可以隨時領包裹、丟垃圾,相比之下透天厝就沒有這種優點,各種房屋型態的公設比,透天厝、舊公寓約5%,集合式公寓、透天約15%,華廈約22%,社區型住宅大樓約28%,設備多元住宅大樓約35%,商辦大樓約40%。
為何新大樓公設比逐漸拉高?
有些人買房時可能發現,一樣都是公寓大樓,屋齡14年以上的公設比約22%-28%,現在的新成屋則約30%以上,會有這個差距的原因,可能是是建商透過公設給坪數灌水,例如實坪只有27坪,加上33%公設比,就能開出40坪的價格,或者是消防法規越修越嚴格,建商考慮到安全設施,新增排煙空間,加上規定8樓以上大樓建造2個逃生梯,居住安全更高規格,所以新式大樓公設比才會這麼高。
哪種住宅公設比較低,我該選擇哪種房屋?
透天厝坪數大,公寓大樓生活機能好,最好的房屋就是最符合需求的居住環境,買房不是看坪數而已,應該以居住需求優先,房屋價值高低不是唯一條件,生活上便利安心最重要,整理出家庭成員需求,做好功課再挑選,幫你選到划算物件!
- 人口數:成員多的家庭,買透天厝有足夠的空間,若是不超過4人的小家庭或單身住宅,公寓大樓小坪數更適合。
- 工作型態:有空待家裡,或是有人幫忙領包裹、倒垃圾,買透天也不錯,工作忙碌且家庭成員少的話,建議買有管理室、垃圾集中處理的大樓比較好。
因為現代社會改變,忙於工作與購物娛樂,大樓反而成為首購族首選,雖然坪數較小,不過價格比透天低,老公寓的空間也比較大更容易入手,不要忘記大樓還要繳管理費,累積下來也是一筆錢,依照需求和能力決定最保險!